河北经济新数据新亮点(一):文旅市场新意足 “诗和远方”更出彩

发布时间:2024-12-09 07:40  浏览量:3

1至10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1.8% 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1.1%

文旅市场新意足 “诗和远方”更出彩

——河北经济新数据新亮点(一)

近日,游客在秦皇岛市渔田七里海度假区观看烟花表演。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滑滑张家口的冰雪,吹吹秦皇岛的海风,唱唱石家庄的摇滚,尝尝保定的“驴火四件套”……一个个动感的身影折射出河北文旅市场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以来,河北文旅频频“出圈”。来自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1.1%,其中接待京津游客人次占比15.1%。

“透过亮眼成绩单,我们可以看到,全省文旅市场持续向好,‘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北旅游规划首席专家、河北省科学院研究员邸明慧说,这背后,是河北文旅不断向新求质。

瞄准市场消费新趋势、新需求,今年以来,河北不断强化政策创新,用心培育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文旅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文旅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业态“混搭”,新场景拓展新空间——

“逛不完,一天根本逛不完。”近日,北京游客赵颖带着家人,在香河家具城连玩带吃,扎扎实实体验了一天“商旅游”。

上午在金钥匙家居会展中心逛家具;中午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香河肉饼;下午到红星美凯龙“一站式”便捷购物……傍晚踏上返京之路时,赵颖还有些意犹未尽。

文旅与商业联动,点燃消费热情。乘着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香河发布“香居”品牌,以香河家具为名片,整合香河肉饼等当地特色美食,打造联通京津的旅游线路,迅速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

需求的“旺”,得益于供给的“新”。

围绕箱包、家具、家纺等重点商品和特色美食,河北建设商旅文体健展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首批遴选28个典型场景进行重点培育,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更有特色的服务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笙簧合奏,礼乐响起。12月7日晚,在正定荣国府景区内,《榴花春影》精彩上演。演员头戴凤冠、身着华服,用优美的舞姿演绎元妃跌宕起伏的一生。

今年8月起,荣国府推出“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19个特色主题场景、8大主题演艺,让这里处处皆故事、步步是风景。国庆期间,景区游客爆满,门前的长队一直排到宁荣街上。

从循着博物馆去打卡,到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从美食之旅、红色之旅,到非遗游、研学游……今年以来,层出不穷的文旅新场景,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文旅新体验,持续制造消费新爆点。

第八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打造戏旅融合、园旅融合等13个文旅新业态项目,撬动社会资本21.19亿元。

实力“宠粉”,新政策激发新潜能——

在唐山宴品美食、到河头老街看演出,已经成了不少天津市民的新选择。今年以来,几乎每个周末,天津领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都会组织旅游大巴过来。

得益于河北推出的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速公路政策,天津旅游大巴往返唐山一趟能省约70元高速公路通行费。“今年以来,旅行社发往这条线路的旅游大巴有700辆左右,游客有3万多名,为河北的好政策点赞!”该公司经理钱秀慧说。

一项利好政策,能对文旅市场起到多大撬动作用?

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数据显示,政策实施以来,全省高速公路旅游包车免费通行累计184.13万辆次,免收通行费2.83亿元,平均每辆次免收154元,文旅市场吸引力持续释放。

对通过旅游包机包列包船等引客入冀旅行社给予资金奖励;上线“乐游京津冀一码通”一站式搞定吃住行游购娱;开通13条北京、天津到河北的旅游直通车线路……

拼感情、拼服务,真心实意“宠粉”。在邸明慧看来,河北推出的一批有分量、有力度、利长远的政策措施,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强心剂”,让游客体验更有温度、产业发展更有后劲。

国庆假期,河北迎来旅游高峰,全省共接待游客6519.7万人次,旅游总花费5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2%,其中接待京津游客1082.3万人次,占比16.6%。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测,国庆假期河北接待游客数量居全国第5位。

花式“揽客”,新营销提升新鲜感——

快来开启一场冰雪奇缘!11月24日,2024—2025欢乐冰雪旅游季在崇礼太舞滑雪小镇火热开启。燃情冰雪、浪漫冰雪、趣动冰雪、年味冰雪4大场景系列活动,让崇礼成为这个冰雪季的“顶流”旅游目的地。

文旅“出圈”又出彩,离不开营销方式的花样上新。

从开展“四季”“五带”常态化全媒体营销,到邀请社会各界名人、网红达人等出镜为家乡代言;从在山西、北京等周边省市举办“河北文旅宣传推广周”,到走进马来西亚、奥地利等国外市场……

好山好水加上新玩法,引来游客线上点赞、线下“奔现”,河北文旅“朋友圈”不断扩大。如今,“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已经辐射全国,走到海外。(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