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高端四件套”惊人内幕,假宣传、假材质只是冰山一角
发布时间:2025-09-22 15:03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直播间“高端四件套”的华丽外衣下,隐藏着触目惊心的谎言!“100支长绒棉”、“A类母婴级”的诱人宣传,竟是商家随意批发、精心编造的骗局。
假宣传、假材质只是这惊人内幕的冰山一角,他们甚至连标签都是假的!从材质偷换到支数虚标,再到安全认证造假,一条完整的欺诈产业链正将廉价化纤伪装成奢侈品,无情收割消费者。
你以为买到的是品质,实则可能将甲醛与劣质带回家,健康底线被彻底击穿!央视记者将所谓“高端四件套”的谎言彻底击碎,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猫腻?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一张看似专业的标签,是如何将廉价的化学纤维“炼”成价值千金的“高端床品”的?答案在于三种精准合成的谎言:对材质的偷梁换柱,对品质的数字游戏,以及对安全认证的随意批发。
材质是无中生有的。在南通诗锦家纺的工厂里,一款年销量超过30万件的爆品被命名为“木棉皱皱纱”。听起来是不是很天然,很有意境?
当被问起成分时,商家会信誓旦旦地表示是从木棉树里提炼出来的纤维制作而成的。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说辞!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然而真相却冰冷得像它真实的材质一样。所谓的“木棉皱皱纱”,其真实身份是百分之百的聚酯纤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涤纶。
这种文字游戏被玩到了极致,而更高端的“匹马棉”、“长绒棉”等概念,则成了纯粹的引流噱头,与产品本身毫无关联。
南通的豫鑫家纺,一款标榜“全棉磨毛”的四件套年销量高达20多万件,批发价仅为95元。
如此低廉的价格,怎么可能支撑起“全棉”的承诺?检测结果揭示了秘密:产品中含有高达35%的化学纤维,但在标签上这些信息被刻意抹去了。
如果说材质造假是偷梁换柱,那么在“支数”这个指标上,商家们玩的就是一场肆无忌惮的数字狂欢。
支数作为衡量纱线粗细的核心标准,本应是客观的工业数据,如今却沦为了商家可以随意填写的营销数字。
一位商家一语道破天机,他表示线上卖货还不是想标多少标多少,全都是忽悠人的,他们一般都是往高了标。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于是市场上涌现出大量标着“100支”、“120支”甚至“170支”的廉价床品。这完全不符合常识。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常规的床品支数在30到80支之间。
一套真正达到100支的四件套,光是面料成本就得三百多元。那些几十、一百多的所谓“高支产品”是如何做到的?
除了直接虚标,还有更隐蔽的手段,比如用50支的双股纱线冒充100支。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根本无法戳穿这种利用知识盲区设下的骗局。
最令人心惊的是对安全底线的践踏。根据国家标准,A类是婴幼儿用品标准,代表着最高的安全等级。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但在南通的工厂里,这个最高等级的认证却廉价得如同白菜。无论生产环境多么脏乱,无论床品被随意堆放在地上,出厂时都会被统一贴上“A类”的标签。
这种虚假背书甚至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在当地的辅料店,你不仅能买到成卷的“A类”标签,店家还会主动推销伪造的检测报告。
这些报告制作精良,委托单位、地址、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连二维码都能扫描,足以以假乱真。安全在这里成了一门可以批发的生意。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一张虚假的标签,是如何从阴暗的工厂角落,一路畅通无阻地“传送”到光鲜亮丽的直播间的呢?这背后是一条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欺诈产业链。
链条的起点是那些刻意生产“白板”产品的源头工厂。他们会生产大量没有任何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的“三无”产品。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游客户的二次包装和虚假宣传,提供最大的便利。紧接着是扮演着“军师”和“弹药库”角色的中间环节。
南通家纺市场的一些辅料店,堪称造假生态的推波助澜者。他们不仅提供假标签、假报告,甚至会主动给客户出谋划策,教他们如何更有效地欺骗消费者。他们是这条灰色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服务商”。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最终这些被精心包装过的谎言,在销售终端——直播间,被无限放大。直播间凭借其即时互动和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成了虚假标签效力最大化的完美舞台。
主播们用“破价福利”、“流量换成交”等话术烘托气氛,催生冲动消费,让观众根本无暇去思考标签背后的真伪。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而一些商家进行的精准收割则最为恶劣。浙江嘉兴的云悦家纺,就在私域直播中专门面向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群体。
一些商家在镜头后毫不避讳地承认:“说白了就是忽悠。”在这种氛围下,那张虚假的标签完成了它欺骗的最后一环。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当央视记者揭穿四件套的谎言,这张小小的标签也迎来了它的“审判日”。然而在这场审判中,消费者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监管暴露出的缺口同样值得深思。
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被剥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宝贵的“安睡权”。很多人发现上当后,想要退货却被告知需要自己承担运费,只能无奈接受。
更可怕的是潜在的健康风险。劣质廉价的床品,往往伴随着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超标的风险。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根据国家强制标准,甲醛含量必须小于等于75mg/kg,但这些贴着假A类标签的产品,谁能保证其安全性?
长期接触这类产品,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甚至更严重的疾病。事件曝光后,监管的雷霆行动迅速到来。
9月22日浙江海宁市市场监督局发布公告,表示他们联合多部门对涉事的云悦家纺等进行了连夜现场检查,并当场立案调查。
这种快速反应值得肯定,但它也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为什么支数虚标如此猖獗?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家标准虽然对纤维含量、甲醛含量有强制规定,但并未强制要求标注支数。这无疑为商家的“数字游戏”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
一张虚假标签的诞生与流通让我们看到了商业伦理的失范、产业链的协同作恶以及监管存在的盲区。当算准了消费者不会为几十块钱的床品支付高昂的检测费成为商家的普遍心态时,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石便已摇摇欲坠。
消费者的“安睡权”,不应该被虚假的数字和华丽的辞藻所践踏。唯有让监管的利剑斩断整条欺诈链条,从制度上补上缺口。
让每一张标签都承载起真实的承诺,让信息在阳光下透明,我们才能重新拥有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和一个可以安心入睡的夜晚。
央视财经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