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望去全是假!央视曝光“高端四件套”骗局,超30万家庭已中招

发布时间:2025-09-22 17:39  浏览量:2

[月亮]“百分百纯棉材质、A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品质这么高的“高端四件套”还不足100块钱,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宣传,是否会直接冲动下单呢?

品质高还价格低,面对这样的诱惑,肯定有很多人会激情下单,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这些高端品质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惊人的骗局,央视记者暗访发现,这背后的骗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很多,并且老年人还是受骗的重灾区,所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能维护我们的权益?

你可能想不到,在一件劣质床品被织布机生产出来之前,它的“虚假身份”早已被设计师们设计的天衣无缝,这套流程可要比产品本身重要得多。

就像它得有个好听的名字,比如一款纯化纤产品,被凭空命名为“木棉皱皱纱”,紧接着一套动人的叙事被编造出来,带货主播称这是从“木棉树提取的纤维”制成,听起来天然又高级,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凭空捏造概念的玩法,就是为了掩盖它廉价的化纤本质。

名字有了还要有硬核的“参数”,商家们深知消费者的心理,他们知道普通人根本分不清40支和50支棉纱的区别,于是他们大笔一挥,将普通的40支产品直接标为50支,胆子大的甚至敢标上100支、120支这种不切实际的数值。

一位商家私下算过一笔账,一套货真价实的100支床品,光面料成本就得三百多块,市场上那些低价产品怎么可能是真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标签看起来足够唬人。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这个虚构的身份盖上“权威认证”的章,在南通的家纺市场,辅料店老板们早就把这门生意做成了流水线,他们能提供全套伪造的检测报告,细节足以以假乱真,让懂行的人来分辨都不一定能分辨出来。

这些假报告上,委托单位、样品信息、测试结果一应俱全,甚至还配有一个可以扫描的二维码,扫出来的内容也毫无破绽,辅料店老板直言,假冒的“A类”标签卖得最火,因为大家都知道,贴上这个就能多挣钱。

概念上的谎言终究需要一个物理实体来承载,就像生产环节的任务,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将廉价原料“炼金”成一件看起来符合其虚假身份的伪劣产品。

生产的核心手段就是掺假,一套售价仅95元的全棉磨毛四件套,年销量超过二十万件,秘诀就在于里面掺了35%的化学纤维,这种做法不仅能大幅降低成本,而且商家还故意违反国家标准,不在标签上如实标注纤维含量。

当记者打开一款标称“A类”的产品包装时,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扑面而来,销售人员对此毫不避讳,坦然承认其中掺有化纤,这种气味恰恰就是其劣质原料和加工过程的直接证明。

更讽刺的是,这些号称“适合裸睡、安全放心”的A类母婴级产品,它们的诞生地却令人作呕,在南通诗锦家纺的厂区里,环境脏乱不堪,床品被直接铺在满是污渍的地上,准备发货的儿童被褥也随意堆放在角落。

但更厉害的是,制造商们还为下游的二次造假留足了“后门”,市面上泛滥的三无产品,没有厂名、厂址和联系方式,这并非疏忽,而是刻意为之。

它为下游的直播商家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贴上任何自己编造的品牌和标签,进行新一轮的虚假宣传,从诗锦家纺到百宏科技,多家企业负责人都向记者承认,虚标类别、支数和材质是常态。

当这件精心包装的虚假商品万事俱备,就进入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价值兑现,它将通过高度精准的销售渠道,将欺诈的后果转嫁给最没有防备的消费者。

这就是一场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骗局,在浙江嘉兴一家名为云悦家纺的公司开设了私域直播,专门瞄准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群体,他们的直播间甚至会拒绝记者这样的“外人”进入,形成一个封闭的信息壁垒,在里面进行定向收割。

这种欺诈行为早已不是个案,从江苏南通到浙江嘉兴,线上直播和线下市场都普遍存在的“公开秘密”,诗锦家纺的“木棉皱皱纱”四件套,年销量能超过30万件,而豫鑫家纺的掺假“全棉”产品,一年也能卖出20多万件,这惊人的销量背后,是无数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

商家们对消费者心理的拿捏也十分到位,一方面他们会用“破价福利”这类话术,营造出一种不买就亏的紧迫感,促使消费者冲动下单,另一方面他们也算准了普通人既缺乏专业知识,更不会为了一两百块钱的床品,花费几百甚至上千的检测费去较真。

这种对信息不对称的极致利用,让欺诈行为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商家承认在宣传中使用“匹马棉”这类高端词汇,目的根本不在于产品是否属实,而纯粹是为了在网络上吸引流量,流量来了,骗局就成功了一半。

这次媒体调查的起因,正是央视财经栏目接到了消费者的举报,而类似的乱象绝不仅存在于家纺行业,山西省消协也曾警示过,食品直播带货中存在配料表“躲猫猫”的问题,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谁能确实保证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呢?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