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四件套”猫腻,家纺造假产业链该“拆”了
发布时间:2025-09-22 19:11 浏览量:1
□李子怡(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家纺市场被曝出“假标签、假材质、假报告”的“三假”高端四件套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直播间中热销的“高端四件套”并非像主播们说的那么高端,直播间里宣称“A类母婴级”“高支高密度”且价格亲民的床品四件套,不少是以次充好的劣质产品,甚至通过伪造检验报告蒙骗消费者,且直播间中“100支新疆长绒棉”的推销话术,再搭配“破价福利”的销售承诺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动心。
消费者花高价购买的不仅是对产品的喜爱,更是商家对产品品质的承诺,当这些承诺建立在虚假与欺骗之上时,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整个行业和市场的信誉。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暴露了部分商家道德失范,更折射出消费社会中存在监管漏洞的深层次问题。
不少商家通过篡改支数数字、用低支数面料冒充高支数产品的方式蒙骗消费者并抬高售价。产品支数本是衡量面料好坏的关键标准,当产品达到100支以上则是高端产品,但部分商家却钻了空子——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高品质床品的追求,却不懂“支数”是判断床品品质的标准,便将低支数产品以次充好冒充高支数欺骗消费者,比如在吊牌上将实则只有50支的普通面料印上“100支”的字样。这种用数字造假的方式使“普通”摇身变为“高端”的行为,本质上是将为自身牟利凌驾于消费者的信任之上,同时也动摇了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石。
更过分的是,一些商家为了最大化压缩成本,不惜用普通材质甚至劣质“黑心棉”代替长绒棉等高端材质,并且通过模糊命名的方式掩盖真相。市面上真材实料的长绒棉产量极为有限,且证书可查、价格远高于普通棉。但造假商家却无端发明出“木棉皱皱纱”等新词汇来混淆消费者的视听,甚至部分商家使用“黑心棉”作替代。相比支数数字造假,假材质带来的危害会更加直接,若婴儿长期接触涤纶材质则会引发过敏等症状;化学纤维若一旦遇上火源,引燃风险则持续上升。当消费者花高价买回的“高端面料”实则是低劣产品时,带回的不是舒适高端的使用体验,而是一颗危及健康与生命的“定时炸弹”。
商家随意粘贴“A类”标签并提供定制虚假报告,以此降低消费者的防备心并蒙混监管。最令人感到气愤的是,本应最令消费者安心的“A类检测报告”经查验竟是“查无此证”“已注销”等字样,说明了虚假检测报告与安全标签显然已成产业链:从打印店PS到辅料店批发,再到工厂随货发出,一份虚假的检测报告既帮助工厂逃脱检查,也为主播提供了话术“糖衣炮弹”,更让“母婴级”三个字成为了“收割机”,这样从头到尾“定制化”的假报告既蒙骗了消费者,同时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可若要平息造假风波、严厉打击造假分子、恢复家纺行业的信誉,则需平台、监管部门及消费者三方发力。平台对“资质”的审核应看清产品“真身”,必须对报告编号、检测机构官网进行严格比对,一经发现造假立即执行下架并拉黑处理;监管部门则需让造假真正被处罚,并完善备案库追溯产品生产批次、销售记录等,使“假身份”无处滋生;消费者则是需要将对商品的“较真”变为常态化,若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即刻拍照取证,并拨打消费者权益电话进行一键投诉。
当“高端”可以被虚假标签和报告随意定义,最终消解的是消费者对家纺行业的信任,唯有撕破造假的“面具”,才能使诚信回归市场,使消费者买到真正安全放心的“高端”床品。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